創世紀(300083):2023年前三季度計提信用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
證券代碼:300083 證券簡稱:創世紀 公告編號:2023-079 廣東創世紀智能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關于2023年前三季度計提信用減值損失、 資產減值損失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廣東創世紀智能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為真實、準確、客觀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2號——創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等相關規定,公司本著謹慎性原則,對合并財務報表范圍內的各項需要計提減值的資產進行了評估和分析,判斷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部分資產存在減值跡象應當計提減值損失。 根據相關規定,本次計提相關減值損失事項無需提交公司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議,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基本情況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 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 1號—存貨》《企業會計準則第 8號—資產減值》的相關規定,公司本次計提減值損失的范圍包括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存貨、固定資產、預計負債等,2023年 1月至 9月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合計 8,806.09萬元,明細如下: 單位:萬元
二、計提減值準備的標準和方法 (一)應收款項 公司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 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規定,以預期信用損失為基礎,對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進行減值會計處理并確認損失準備。 在《企業會計準則第 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總體規定下,對于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無論是否存在重大融資成分,公司均按照整個存續期的預期信用損失計量損失準備。對于財務擔保合同,信用損失為本公司就該合同持有人發生的信用損失向其做出賠付的預計付款額,減去本公司預期向該合同持有人、債務人或任何其他方收取的金額之間差額的現值。 當單項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無法以合理成本評估預期信用損失的信息時,公司依據信用風險特征將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劃分為若干組合,在組合基礎上計算預期信用損失。如果有客觀證據表明某項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已經發生信用減值,則公司對該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單項計提壞賬準備并確認預期信用損失。對于劃分為組合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公司參考歷史信用損失經驗,結合當前狀況以及對未來經濟狀況的預測,通過違約風險敞口和整個存續期預期信用損失率,計算預期信用損失。 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組合:
當單項其他應收款無法以合理成本評估預期信用損失的信息時,公司依據信用風險特征將其他應收款劃分為若干組合,在組合基礎上計算預期信用損失,確定組合的依據如下:
(二)存貨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 1號—存貨》的規定:在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存貨成本低于其可變現凈值的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日?;顒又?,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公司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以取得的確鑿證據為基礎,并且考慮持有存貨的目的、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影響等因素。 為生產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高于成本的,該材材料按照可變現凈值計量。 為執行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其可變現凈值以合同價格為基礎計算。持有存貨的數量多于銷售合同訂購數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以一般銷售價格為基礎計算。 合同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依據和計提方法參照金融工具預期信用減值準備的計提依據和計提方法。 三、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公司的影響及合理性說明 公司 2023年 1月至 9月計提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合計 8,806.09萬元,減少 2023年 1月至 9月合并利潤表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6,023.32萬元,減少 2023年 9月 30日期末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 6,023.32萬元。 本次公司計提 2023年前三季度信用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后,公司財務報表能更加公允反映截至 2023年 9月 30日公司財務狀況、資產價值和經營成果,使公司的會計信息更加真實可靠,更具合理性。公司本次計提減值損失的數據尚未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為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結果,最終數據以年度審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數據為準。 特此公告。 廣東創世紀智能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 2023年 10月 30日 中財網
![]() |